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

HR 的重要性

最近深深體悟到 HR 的重要性,不止在於招聘、獎懲,最最重要的在於「培訓」

過去我天真地認為:只要找到夠聰明的人,自然能夠快速 Catch up。
但我錯了。

新人有兩種:儲備主管 & 員工。
後者需要手把手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訓練起來,不能嫌慢。

培訓也有兩種:
一種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勝任「目前」的職務,
一種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勝任「夢想」的職務。
前者是公司的責任,後者是你自己的責任。

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如果用軍隊比喻創業團隊

對我來說,創業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自省、修身的過程。
比起硬實力的累積,心境調適的能力、思考的彈性、抗壓性有時更為重要,畢竟正確、健康的心態,才能讓創業者在這片修羅場中支持過來 (尤其你是在沒什麼背景的狀況下做一件全新型態的事業的時候)。

創業修羅場

From Wilipedia:
修羅場是於佛教傳說中,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戰鬥,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,而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,相互妒忌搶奪,相互爭戰的戰場。
創業路上,許多體悟,其中一個就是:「創業真的好像作戰」。

說真的,商場如戰場,什麼時候不像打仗了?但是創業如何像打仗,對於之前的我來說,並不是這麼的清楚,也說不太上來。今天自省時突然想到一個滿貼切的比喻。

空降、推進、補給

許多創業者,或是意圖創業的人,往往都有著開疆闢土的精神,無論這個動力是來自貪念或理念。但是其中有些人有個很大的問題 (尤其是年輕人),就是「拼命的開戰線」,而我就有這樣的傾向。

開了戰線,總得有作戰部隊要去打仗,也要有後勤部隊做補給,這兩個單位一旦跟不上,好不容易開好的戰場終究會浪費掉或是拱手讓人。而在一間公司裡面,這些單位大概是:
  • 將軍(開戰線的人):CEO
  • 作戰部隊:CTO、業務、行銷、RD
  • 後勤單位:COO、CFO、會計、人資、法務、行政小妹。

在年輕的新創團隊裡,其實很多時候最缺的是「營運人才」,也就是後勤部隊。舉例來說,簿記、出納、薪資計算、勞健保繳納、領據簽回、備忘錄擬定、客戶關係維繫....等等雜七雜八的事務,都是屬於營運的範疇。

包含我在內的許多年輕創業者,有著許多的抱負與理想,往往只顧著當個「開戰線」的角色。如果團隊中只有一個這樣的人倒還好,但是當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特質,內部的營運常常總是一團糟。

尤其是一個服務或O2O導向的團隊,如果連內部營運都亂七八糟,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間公司會有什麼規模化的能力。


講得更實際一點,如果你是個小團隊(小於10人)的CEO,恐怕你在開完戰線後,都得收起你的「宏大視野」,乖乖的支援作戰及後勤單位的運作(往往是作戰單位)。




新創團隊的幾頂帽子

雖然比較偏向技術方面,但是這篇文章還是講得很不錯,作者指出一個正常運作的團隊中應該要有包含了架構師、工程師、系統管理員、設計師、寫手、經理、律師、行政等15個角色 (hats),但是透過外包、簡化、與合併,我們可以讓這些角色縮小到以下四個:

  • 開發者 Developer
  • 系統管理員 Sysadmin
  • 美術 Artist
  • 行銷 Marketer
甚至在使用 Heroku 這種服務的情況下,在初期你很可能連 SA (Sysadmin) 都能省下來。

但是如果是一個服務導向或是O2O的項目,甚至應該把技術人才砍掉,整合最簡單的工具做 prototype (例如 wordpress 搭配 plugin,以及 google form) ,再請一兩個專管人事、客服、財務(簿記、開發票)的營運人才。

最近轉做 Growth Hacher 的 XDite 也這麼說
基本上 O2O 初創企業,如果膽子夠大,東西有人用,三個月內其實你只需要工讀生、電話與筆。全用人力處理應該夠扛一天幾十單生意。(比如說 8 小時 80 單生意)。公司大概正職 5 人內就夠。
如果要扛一百單以上生意。就開始要用程式解決,這裏就是 Operation 與 Tech Curve 超高的部分。

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

顳顎關節症候群

今天吃晚餐的時候,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竟然無法張開到能夠咬下漢堡,連刷牙都有點困難。原本以為是下巴脫臼,回家查了一下才發現可能是「顳顎關節症候群」,是生活長期緊繃的人常發生的症狀...

開始回想過去一年多的日子,大概還真不像是人過的。不僅身兼會計、行銷、工程師、設計師、客服人員,自己也得跳下來教學。

常常,發給兼職員工的薪水比自己拿的薪水還要高,
也偶爾,自己會幫公司墊錢墊到戶頭領不出錢來,
熬著熬著,也終於讓公司從虧大錢、到損益兩平、到開始賺錢。

有的人說:你一個成大電機畢業的,做這種事機會成本很高,要想清楚。
可能我比較樂天,我卻覺得:正因為我還算有一點退路,反而有失敗的本錢。這時候不幹,什麼時候幹?

雖然在這間公司,我只佔小股,但是我仍然當做是自己的第三次創業。因為前面兩次的創業失敗,我才懂得更踏實、謙卑地把握這個機會。

這次創業期間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應該就是處理掉三峽據點的時候:一個人面對人去樓空的辦公室,能賣的賣、能談的談,儘量讓損失降到最小。
某個晚上,坐在沒有傢具、空蕩蕩的地板上,其實心理的壓力是遠大過身體的勞累的。一邊收拾這些自己連見都沒見過的、早早就烙跑的「合夥人」捅出來的爛攤子;一方面卻也鼓勵自己:這也算是一種特別歷練吧!

====

轉眼間,兩個全職夥伴分別在七八月加入了。
有了他們分擔公司事務,我的壓力卻更大,也越來越晚睡了。因為從現在開始,不只要對自己負責,也要讓同一條船上的夥伴有所收穫、成長,並給他們一個明確、可期待的未來。

我不是個聰明人或富二代,很多人情世故、察言觀色的技巧,我學得比誰都慢;甚至自己要創業時,也拿不出幾個臭錢。
真要說起來,我唯一的長處大概就是我的牛脾氣,「肯撐」:撐到有機會、撐到有資源、撐到有一天,我能跟那些比我聰明、比我有資源的人一較高下為止。

可能自己悟性太差,在創業路上,只體悟到四件事:
要耐心、要圓融、要厚道、要謙卑。

在這四件事上,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只能繼續努力。